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在呼吸疾病顶级期刊之一的Thorax (IF 8.29, 71: 571–574, 2016),成功报道了一罕见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现、诊断与治疗过程。论文评阅专家认为,报道可能预示着一个新的呼吸系统疾病谱系或综合征的发现。
3年前,睡眠医学中心唐向东教授接诊了一位36岁男性患者。其妻子发现,近半年患者常在入睡后出现反复呼吸停顿,有时可长达数分钟,伴有明显的面部发绀,但患者本人并不知晓,也无特殊不适。在睡眠中心进行整夜睡眠呼吸检查后发现,患者确实存在入睡后的呼吸暂停,最长超过3分钟,血氧饱和度下降到50%以下。但大多呼吸暂停并非常见的阻塞性,而是较为少见的中枢性呼吸暂停。经过全面和反复的多种检查,最后确认,该患者清醒时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过渡通气,清醒时呼吸频率大多在30-40次/分钟,并伴有动脉血中二氧化碳水平偏低;在脑电图判断的入睡后1-2分钟,呼吸频率即刻下降到16次/分钟,之后出现反复20多次的中枢性呼吸暂停;约1小时后,睡眠呼吸完全正常。根据同国内外多位专家反复讨论和深入查阅文献,在接下来1年多的治疗跟踪研究中,睡眠中心团队尝试了呼吸死腔治疗、助眠药思诺思、抗焦虑药劳拉西泮、抗抑郁药度洛西汀等治疗。最终,在采用度洛西汀联合使用正压呼吸机治疗后,患者达到清醒时的呼吸频率降低到正常范围、中枢性呼吸暂停基本消失的临床痊愈。
综合疾病特征和治疗过程,研究团队将这个案例命名为Behavioural Hyperventilation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entral Sleep Apnoea (行为学过渡通气相关的严重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在Thorax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李韵医师(睡眠中心博士后)负责了1年多的随访研究和论文撰写。尤其是在最后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中,李韵医师依据动物模型提供的线索,提出了使用度洛西汀的治疗方案,成功降低了清醒时的呼吸频率,为该病人的临床痊愈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睡眠中心团队中的雷飞技师,为该病人在一年多的治疗跟踪研究中,进行了20多次的整夜睡眠检查和经皮PCO2和O2分压测量与数据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多位专家,都深度参与了该病例的多次讨论。我院刘协和教授生前也应唐向东教授邀请,对病人进行了全面的精神检查,排除了可能的焦虑障碍。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及海外与地区合作基金的长期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