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不是总是睡不好?与别人交谈,还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其实,若是有这种感觉,这大概就表明你处于焦虑状态了。
什么是焦虑障碍?
焦虑情绪是一种自然现象,每个人在面对生活或工作上的压力时,都会产生焦虑。比如,在首次进行演讲、参加社交活动时可能紧张。孩子们在离开父母时,有正常的害怕情绪,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后就能平息。
但不同于这些正常的、偶尔的焦虑感受,有些人有过度的害怕和担心,超过了与他们的年龄和环境相匹配的正常程度,时间持续6个月以上,并且影响到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业或社交时,就可能构成了心理疾病,这种病被称为焦虑障碍。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即dsm-5的认为,焦虑障碍包括那些共享过度害怕和焦虑,以及有相关行为紊乱的特征的障碍。根据dsm-5,“焦虑障碍大家族”包括以下几种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怖平、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等。
不同类型的焦虑障碍,都有相似的症状。比如容易紧张、烦躁不安、担忧等;身体方面会有手心冒汗、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思维方面会有负面思想,灾难性想法等;行为方面会有逃避行为、保护行为等。
焦虑会影响了我们的情绪,消弱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引发身体疾病,降低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引起焦虑的四个原因:
1、逃避模式:我们会越怕什么越躲什么,越躲什么越怕什么,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和固化的心理阴影。
2、认知模式:当我们在心里告诉自己:“糟糕的事情要发生了!”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心。
3、生物因素:身体内部尤其是大脑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分泌不足或过多,出现失衡造成的情绪焦虑。
4、隐藏模式:很多人想做群体中的老好人和优秀的人,害怕发生冲突,担心得罪人,活的小心翼翼,这些也形成内心的紧张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