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审计局公布的2016年度相关审计报告显示,深圳市审计抽查了深圳市第二人民院等医院“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截至2015年12月底,深圳市二院引进的北京某医院等团队在深圳开展工作时间未达到规定要求,开展门诊、查房、手术等诊疗服务指导相对较少,2015年年度工作计划任务未能完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引进符合高素质人才标准的医务人员数量也未能达标,影响该院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深圳市现有高层次卫生人才仅160多名,占该市高层次人才的比例不到3%。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现实促使该市采取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措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期在短时间内弥补人才短板。该市从2014年起实施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副处长周丽萍说,深圳市想通过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和团队,吸引优质医疗资源来独立或合作举办医院,凝聚名医开设独立门诊部或诊所,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医(名科)、名院和名诊所(名诊疗中心),最终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医疗中心城市。根据每个团队的工作需要,分别给予总额最高1500万元、1000万元、800万元的资助,并对团队成员在安居、薪酬、津贴、医疗保健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
名医的时间怎么保证
周丽萍介绍,截至目前,深圳市共引进73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包括12个境外团队和61个内地团队,“国内名医团队基本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优质医疗资源的聚集地”。该市将名医团队分为A、B、C三类,不同级别的团队在深工作时间要求也不同。比如,院士团队要求累计工作和生活时间为1个月以上,排名全国前3位的学科带头人团队为2个月。
此次审计显示,名医“工时未达标”的原因是,引进的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在原单位均为核心骨干,承担重要工作,难以保证在深工作时间。另外,在薪酬、养老待遇等方面缺乏相应配套措施,也增加了医院引进名医的难度。
周丽萍说,对于引进的名医团队如果工作时间严重不足,绩效考核不达标,将会设立淘汰机制。“当然也鼓励名医团队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远程工作机制,卫生行政部门也会督导医院跟学科带头人沟通工作时间。毕竟名医工程执行才一年多,有些管理措施需要逐步落实。”
还要发挥“造血”功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刚刚与深圳市“三名工程”达成合作意愿,明年将进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打造深圳市脑血管病中心。“名医的作用不应该简单地以坐诊时间计算,用最基本的打卡计件方式考核灵活程度非常大的医疗服务并不可取。”凌锋说,评价名医发挥的作用不该是看了多少门诊量、做了几台手术,效果评价最重要。“引进名医并不是移植专家团队,而是与原有医疗力量进行融合,需要用心才能事倍功半。”
但也有专家提出,保证引进名医的工作时间非常必要,要防止引进名医变成医院“借鸡生蛋”的手段,“拿着引进名医的钱,为医院扩张谋利”。这位专家说,要想留住名医、让名医真正发挥作用,一是要针对市场需求遴选专家;二是要将名医与当地实现真正的“捆绑”,比如建立医疗服务品牌、开展名医诊所等,才能真正吸引专家。
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6月,深圳市引进的73个团队共有319人到深,开展高难度手术175例,进行疑难病查房及讨论1069次,开展会诊及远程会诊754次;申请专利数54项,授权专利数48项,发表论文110篇。
周丽萍坦言,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发挥引进人才机制的“造血”功能,带动当地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引进名医的形式也非常多样,“有些专家确实时间很难保证,我们就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找名医学习,到名院进修,甚至进行团队式培养,比如深圳市儿童医院引进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血液肿瘤团队等,实现打包式合作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