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一般在少年或更早发生,直至晚年始趋向缓和。但人格正常与异常间的尺度是相对的,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取其大多数的模式比较而言。因此人格正常与否,有很大的人为标准。所谓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的人格偏离是指在没有幻觉、妄想、智力低下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有些人把人格障碍看作是精神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严格意义上的人格障碍,是介于正常人和精神病之间的行为特征,即患者既不是“正常人”,又不能算是“精神病”。但由于某些类型的人格障碍似乎于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而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的早期可有人格方面的改变,因此人格障碍也应是精神病学研究的课题。
那遇到这样的人了,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呢?
首先,家属需要知道:
1、保持舒适的家庭环境和正常的家庭人际关系:
舒适的家庭环境有助于病人放松。
2、预防意外:
与病人长期密切地接触使家属非常了解病人的行为模式,家属可耐心地与病人共同商讨需要纠正的缺陷,明确告诉病人你对他的希望,不断地纠正病人的不正确之处,鼓励病人取得的成绩。
当发现病人有冲动行为或攻击行为先兆时,或病人表示难以自控时,家属要对病人表示理解,并采取可能的方式协助病人控制情绪,如:对有冲动情绪的病人可以让他打沙包,跳迪斯科,游泳,跑步等,那些消耗大、带有发泄特点的运动对缓解病人的冲动意向有帮助。如果近期病人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要避免带病人到人多的场合,避免让病人受到刺激。
3、家属心态的调整:
人格障碍病人的种种不适当行为,无疑会给家庭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很容易使家人产生不良的心态与情绪,如:训斥、厌恶、冷淡、迁就、回避等,但这些反过来又会影响病人,使他们自暴自弃,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固化病人不恰当的行为模式。因此家属要随时注意自己心态和情绪的调整,使病人自始至终能感到作为家庭成员他是被接受的,家人不能接受的是他的不恰当的行为。
4、
角色扮演:
家属可在家里针对病人的情况设定场景、角色,与病人共同演练。因与亲人一同练习,做不好时家人也不会怪他,做得好时家人的喜悦与鼓励可增强病人的自信心。
由健康客小编整理介绍,点击了解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