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网络医院的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这丝毫不影响创业者、投资者、甚至医院对它的热捧。近一年来,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十余家(也许更多)"网络医院",只是大家更喜欢称之为互联网医院或者云医院。
从下方的"网络医院发展图谱"不难看出其发展的两大趋势:最显而易见的当然是近一年来的爆发式增长,几乎是每个月都会新生一两家"网络医院";其次,我们还看到了一些非医疗机构的介入,这算的上是医疗行业的大突破了,与国家政策的利好大有关系。
有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叫互联网医院还是云医院,实质上都是网络医院,三者更像是 "三胞胎",名字不同,长得都一样。究其本质无非是"在线问诊+医药O2O".事实上,这种说法也不算错,因为他们的区别并不在于同质化的名称与服务。
撕开"包装"真正解读后,你就会发现:这些"医院"在模式上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各有千秋的接诊模式;激烈的医院、医生资源抢夺……面对白热化的移动医疗市,各网络医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两种接诊模式正面交锋,胜负尚未见分晓
从接诊模式来看,在"网络医院"的大旗下有两支大军,一支是以广东省网络医院为代表的"线上+线下"就诊模式,另一支则是以广东云医院为代表的纯"线上"就诊模式。
先来说说第一支军队,以广东省网络医院为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合了社区医疗中心、农村卫生室、健康小屋、大型连锁药店等建立网络就诊点,患者通过网络就诊点直接和在线医生通过视频通话完成就医过程。可以说,这一模式让患者可以就近享受到知名三甲医院的就诊服务。但是通过一年的运营,这种线下布点的模式似乎显得有点"重"了,发展也略显"疲惫".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5年10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广东省网络医院在全省有1000多个接诊点,到现在为止,基本没有推进,接诊人数、医生资源也无太多变化,这与"2015年底完成1万个接诊点布局"的目标相去甚远。"
事实上,上面的报道显得有些片面了。毕竟"网络医院"还属于市场教育的初期,患者的接受度并不高,再加上对就医选择的谨慎,"线下"布点可以一定程度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就诊信心,也能更好的指导患者使用。未来的发展应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患者接受了,扩张的速度自然会快。
再来说下以"广东云医院"为代表的另一支新锐军队,不同于线下布就诊点,患者下载APP后直接在手机端实现"挂号→就诊→购药→支付→配送".这一接诊模式确实"轻"了不少,在运营和资本投入层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据"广东云医院"的技术支持方芸泰网络某高管透露:"自从广东云医院上线后,收到了很多医院的入驻申请;甚至还有很多其他省的三甲医院或政府希望也做一个云医院。而且,在移动医疗行业普遍缺乏盈利模式的情况下,这种相对资产卷入低,运营更灵活的模式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多个投资机构有意伸出了'橄榄枝'."
当然,仅从接诊模式来论"网络医院之雌雄"就过于片面了,毕竟两种模式上都还有无法逾越的障碍,那就是政策。事实上,国家政策才是这场"大战"真正的幕后操手。即便是抛开政策的绝对引导力不谈,还有一场"战中战"--医院与医生资源的抢夺。
网络医院为医院、医生资源的抢夺"杀红了眼"
确实,患者看病总是对三甲医院趋之若鹜,医院成了"网络医院"的核心战场。但究其根本,患者前往三甲医院看病为的可不光是院内良好的医疗设备,还有三甲医院内大量的优质医生资源,这一现象,从供不应求的专家/名医门诊号就可见一斑。如此想来,一个拥有全国最多医院及丰富医生资源的网络医院,难道会愁没有患者?那么,各网络医院对优质医院与医生资源的垂涎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目前来讲,网络医院主要有三种资源整合模式。还是以广东省网络医院为例,它主要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及其医联体范围内的医院及医生提供服务。而大名鼎鼎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则是得益于"多点执业"政策的推动,凡是有执业资格证的的医生都可以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多点执业。而"广东云医院"则更注重医院资源的整合,3月上线以来已经有数十家合作医院申请入驻,如享誉全国南方医院。
这里我们重点来说下乌镇互联网医院和广东云医院的两种模式:前者"看上"了医生,后者"邂逅"了医院,到底哪对才能"终成眷属"呢?。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模式在接诊的灵活性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多点执业的医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碎片时间为患者看病,患者随时可以看病,医生收入得到增加,这绝对是一种双赢的模式。这一模式得益于国家多点执业政策,但政策虽好,医院可并不见得喜欢这种"一女二嫁"的用人模式,无奈医生也只能保持观望的态度,绝大多数的优质医生资源还是被紧紧捏在了医院手里。加上医生在院内的工作强度已经很高,看来,这对"CP"的"幸福之路"并不容易走。不过,从国家政策的发展、医院模式的转变、市场需求的走向来看,越来越"开放"的医疗行业大趋势将会为其提供了新的契机。
无疑,多点执业目前的尴尬处境已经被"广东云医院"看在了眼里,广东云医院来了个"约会霸道总裁".通过与医院的合作,实现医生在医院内、在上班时间进行接诊,规避医疗风险的同时还为医院做了引流,增加了医院的收入。此外,医生在线诊疗的排班完全由医院决定,这也让医院能够更好的调配医生时间,将医生价值最大化的进行发挥。这样的"一石二鸟"之举想必也是广东云医院能与医院一拍即合的原因吧。但在接诊时间以及科室设置的灵活性上确实落于下风了。
网络医院已是大势所趋,"独角兽"已经产生?
以上对于网络医院"三胞胎"的分析还很粗浅,在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的整合模式、生态的构建形式等方面都还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无论如何,面对无限的蓝海市场,"网络医院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已是业内人士的共认观点,甚至笔者可以在此断言:2016年必将成为网络医院爆发"元年".
然而,网络医院都还仅属于试水阶段,目前该领域的三大巨头:运作已久的广东省网络医院、名声在外的乌镇互联网医院以及后起之秀的广东云医院度都不能称之为网络医院领域的"独角兽".转变模式、重整策略还属于各网络医院的常态,未来还会不断有新的网络医院冒出,如果现在来辩雌雄,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