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由于延髓的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受到刺激而发生的反射性腹壁肌肉和膈肌收缩、幽门括约肌和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舌根下收、声门关闭和后咽部开放,致使腹内压和胸内负压增大,胃甚至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和口腔排除体外的现象。
呕吐包括恶心、干呕、呕吐三期。不伴有恶心和膈肌、肋间肌及腹肌强烈收缩等协调动作发生的食物由胃逆流入口腔称为反食;胃内容物经反食进入口腔,再行咀嚼咽下者,称为反刍,这些与呕吐不同。 呕吐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中枢性呕吐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呕吐前无恶心,呕吐呈喷射状,并伴有头痛和颈部僵硬。周围性呕吐见于胃肠疾病、晕车晕船等等。
在呕吐的过程中腹肌急剧收缩,贲门括约肌舒张、胃体肌舒张,这些生理反应造成腹腔压强升高,胃内容物可以较为顺畅地通过贲门进入食道;进而膈肌收缩,食道肌肉舒张,声门关闭,上食道括约肌松弛,这些生理反应会造成胸腔压强升高积压食道内容物通过咽喉经口腔吐出体外,声门关闭可以保证在呕吐的过程中胃肠道内容物不会经由咽喉进入气管而造成窒息。
呕吐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活动,机械和化学的刺激都有可能引起呕吐,引起呕吐的刺激主要来自消化系统,对舌根、咽部、胃、肠、总胆管的刺激都是造成呕吐的原因。除了消化系统的感受器之外,其他系统感受器受到的刺激也有可能引发呕吐反射,这些刺激有可能来自泌尿生殖系统器官、视觉、味觉、嗅觉、内耳前庭位置感受器等。
上述感受器所受到的刺激会经由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舌咽神经等的传入通路将神经冲动传导至位于延髓部位的呕吐中枢。呕吐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呕吐反射的区域,它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外侧缘,呕吐中枢与其他植物性神经机能中枢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呕吐中枢的兴奋会连带引起其他植物性神经中枢的兴奋,这也是呕吐之前发生多涎、多汗、呼吸加深加快等反应的原因。对呕吐中枢的直接刺激,如由于脑积水或脑瘤引起的颅内压升高,会直接引起呕吐中枢的兴奋,造成呕吐反射。此外呕吐中枢附近有一个连带的化学感受区,对这一化学感受区的刺激也会引起呕吐中枢的兴奋,造成呕吐反射,这也是中枢性催吐药的作用原理。
呕吐的鉴别诊断
注意呕吐发生的时间、呕吐胃内容物的性质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酒、药物、精神刺激的关系。有无恶心、腹痛、腹泻与便秘,头晕、眩晕等症状。
检查
注意血压、呼吸气味、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胃肠蠕动波与肠型、腹块、肠鸣音、振水音等。必要时做神经系统、前庭神经功能与眼科检查等。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尿酮体、血糖、电解质系列、血气分析、尿素氮、脑脊液常规、呕吐液的毒理学分析等。有指征时,做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胃肠钡餐造影、纤维胃十二指肠镜、心电图、腹部或脑部B型超声、CT或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
救护措施
中医对呕吐的解释
呕吐,病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古代文献将呕吐加以区别,谓声物俱出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现一般将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总称呕吐。分虚实两类,实证因外感六淫、痰饮停积、宿食不消,及情志失调气机逆乱所致。虚证多因脾胃气阴不足所致。以和胃降逆为通治法,但仍当审因治本。呕吐有实呕、虚呕、外感呕吐、内伤呕吐、寒呕、热呕、痰呕、气呕、食呕、血呕、脾虚呕吐、阴虚呕吐之分。详见各条
健康客温馨提示:能为您提供健康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