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均期望寿命78.8岁,孕产妇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2.5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33‰,居民年住院率12.5%,慢性病患病率26.7%,医药费用下降15%以上……“十二五”期间,扬州卫生计生主要健康指标均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前不久,省督查组对我市“十二五”卫生计生主要工作表示肯定。
据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扬州多项医疗卫生工作位于全省前列:率先打造“15公里半径医疗急救圈”,实现市、县、乡120急救系统三级联网运行;率先启动建设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着力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苏北医院医联体,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创新构建“医疗卫生健康”六大体系,将医疗卫生和全民健身有机融合;率先启动“五统一”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相关工作被国家卫计委推广。
五年来,群众得到的实惠前所未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扬州人均期望寿命由2010年的74.8岁上升为78.8岁,而同期,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5岁,江苏省为76.6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由2010年的20元增加到40元,免费实施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百姓拉起防病网。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2010年的150元提升至480元,参保率99.7%,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75.84%,最高补偿限额提高到18万元,让参合农民就医有保障。家庭医生制度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在全市推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占各级各类门急诊比例达49.7%。全市所有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医药费用下降15%以上。去年,居民住院率为12.5%,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4.9%)。去年,我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139.9元,平均每个出院者住院费用8300.3元,均低于省平均水平。
“五年来,扬州人均期望寿命增加了4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市卫计委负责人表示,这不仅与市委、市政府把医疗卫生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医疗卫生健康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关,而且与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科学布局,积极推动城乡事业均衡发展,连续10多年以“1号文件”形式推动民生工程,让扬州水更清、生态更美、出行更便捷等有关。在实现基本民生“兜底”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又提出要让城市“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让百姓享有更优质的文化娱乐,拥有更强健的体魄,过上更有幸福感的生活,努力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
人均期望寿命
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反映了一定年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医疗卫生水平、生活水平等状况,是国际通用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
健康是送给老百姓最大的民生福利。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连续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让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的综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