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马鞍山再出新举措。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发布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对破除药价虚高、公立医院补偿、基本医保统筹管理等关键环节提出要求。
取消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
药品和耗材价格虚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针对此,马鞍山市将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按“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继续加大力度,理顺药品、耗材和医疗服务价格。
所谓“带量采购”,就是在省级集中招标采购的基础上,由医疗机构或医联体与药企进行成交确认,明确采购的品种、数量及价格等,将量价挂钩,以获得最低采购价格。据了解,去年4月起,马鞍山市组成1个药品采购联合体,市级、县级、基层带量采购后较省集中采购价平均分别降低了18%、15%、10%。在此基础上,今年马鞍山市将取消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并实行分片带量采购、网上交易,进一步挤压耗材价格虚高空间。
此外,将全面推行“两票制”,进一步完善药品带量采购办法,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带量采购价格,逐步调整药品医保支付参考价格。
分级诊疗新增10个病种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今年马鞍山市新增10个分级诊疗病种,完善16个病种分级诊疗指南并形成规定。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30%以上。
同时,马鞍山市将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有新动作。马鞍山市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健康管理、转诊预约等签约服务,到2016年底,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签约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马鞍山市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引导城市医生到基层开展全科医疗服务、专科专病医联体建设、城乡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适宜技术推广等,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和农村。
公立医院40%以上患者按病种付费按病种付费,可以抑制过度用药和“小病开大药方”的现象。今年,马鞍山市将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实行“临床路径+按病种付费”制度改革,探索按病种付费浮动定额管理机制。到2016年底,公立医院40%以上的住院患者实现按病种付费。在此基础上,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床日付费、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结合的付费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并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另外,将出台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具体时间路线图,整合医保经办机构,确保年底前完成整合。加大推进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服务试点力度,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试点任务。
通知还明确,将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综合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强化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评价作用。城市三级医院应推进日间手术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断扩大日间手术病种;应将不低于40%的专家门诊号源放在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等预约平台或医联体对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将着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加大产科等领域紧缺人才和老年医学等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涵建设与动态管理,深化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制度改革。